中林生態景觀與科學建筑(深圳)有限公司
電話:13310860683
郵箱:1649169680@qq
地址:深圳市福田保稅區市花路8號和合大廈T8旅游創意園318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住在一個舒適又時尚的地方,每次出去游玩,看到外面如此多的古建筑非常的經典好看,歐洲園林大家有過了解嗎?它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臘園林為淵源,以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風景式園林為優秀代表的園林。
為什么歐洲園林會出現“中國風”?
17世紀左右,中國的園林藝術在歐洲刮起“中國熱”的旋風,當時,歐洲各國建造了不少中國風格的園林和建筑。1980年后,中國的造園藝術再次被介紹到西方世界。不同時期的兩次“中國熱”成為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因此,許多歐洲園林里也出現了“中國風”。
17世紀以來,中國和歐洲在商業、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交往不斷增加,歐洲就出現了有關中國園林的信息。當時很多出口歐洲的瓷器、刺繡等藝術品上的圖案都和中國的古典園林有關,游歷者、使節和傳教士也有關于中國園林的記載。
17世紀末到18世紀上半葉,整個歐洲都被浪漫主義的思潮席卷了。作為浪漫主義思潮推崇的異國情調的一部分,在歐洲,尤其是在英國,具有中國風格的園林對歐洲園林建設產生了較大影響。在這段時間里,英國出現了帶有中國風格的園林,這些園林由疊石、假山、山洞和拱橋組成,風格和西方傳統的幾何式園林布局大相徑庭。
“中國風”曾從歐洲多國刮過
18世紀中葉,威廉·錢伯斯成為“中國風”園林在英國的提倡者。錢伯斯小的時候曾經在中國的嶺南地區生活過一段時間,后來接受了建筑學教育。他在他的一些著作中,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中國的園林、建筑和家具風格以及建造方法等。受建筑學教育以后,錢伯斯再也沒有回到中國,所以書中的一些數據主要是憑借他早年在中國生活的記憶記下來的,難免產生誤差,但他清楚地總結出中國園林的設計原則在于創造各種各樣的景,重視對自然風光的剪裁、提煉和集中。錢伯斯認為,雖然帶著“中國風”元素的歐洲園林和周圍的鄉村風光完全融合在一起,但它依然是缺乏創造力的。所以,他在倫敦的基尤植物園建造了一片中國景區,一座仿中國風格的寶塔在景區中拔地而起。錢伯斯的造園行為使得許多英國人爭相模仿,建造“中國風”園林的英國人也越來越多。
從那以后,“中國風”元素的園林建筑進一步向歐洲大陸流傳,德國卡塞爾附近的威廉阜花園、法蘭克福的春華園、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德洛特寧霍爾姆花園都成了帶有中國元素的園林。連意大利和俄羅斯的部分園林建設也開始帶有一些“中國風”的元素。
不過,在那個時代,歐洲人對“中國風”的認識還不太確切,“中國模式”在很多情況下甚至會和“哥特式”混為一談。大多數造園師都只是根據圖片上的一些信息,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來設計“中國風”園林的。其實,差不多同時,中國也開始興建一些“西洋風”的建筑,比如當時圓明園的設計師對西洋樓的設計,西洋樓明明是西式建筑,但是卻用琉璃瓦來裝飾屋頂。
1980年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再一次的頻繁、密切,一些真正能夠體現中國園林藝術成就的精品園林因而陸續在西方國家落成。比如,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的中國式園林“明軒”,但這個時期的“中國風”園林和18世紀由歐洲人建造的具有“中國風”的園林并沒有直接的聯系。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明軒
1980年4月,明軒在美國紐約的大都會藝術館北邊竣工。它是以蘇州的“網師園”為藍本而建造的,占地面積為46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30平方米。明軒是由陳從周教授牽頭,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承建的一處“中國風”園林。明軒的建筑風格和明代的建筑相一致,故名為“明軒”。這座庭園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古典園林的造園藝術,凝聚了中國園林匠師們的心血,成了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民族特色的永久性珍品,明軒的建設所產生的政治意義和深遠影響是無法估量的,時至今日,明軒依然是為世人所矚目的一處中國園林。它也是中國園林走向海外的開山之作。
明軒是按照網師園里的“殿春簃”庭院建造的,有月亮門、曲廊,還有山石、竹木、花草和魚池等等,完全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特色。同時專門新建東方藝術畫廊來配合“明軒”的修建,東方藝術畫廊環抱了“明軒”的三面,兩組東方風格的建筑互為映襯。經常有中國古代藝術品在這里展出,東方藝術畫廊和明軒成為觀賞和研究中國古代藝術的中心。